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展评估研讨会暨《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研究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日前在京召开。《报告》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hina Rural Revitalization Survey,CRRS)数据,系统分析了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展情况。CRRS覆盖广东省、浙江省、山东省、安徽省、河南省、黑龙江省、贵州省、四川省、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0个省(自治区)、50个县(市、区)、156个乡(镇)、308个行政村,获得农户有效问卷3833份、村庄有效问卷308份,搜集15554人的家庭成员信息。
根据《报告》,目前乡村家庭的人力资本水平仍然不高,年龄整体偏大,教育水平整体偏低,尤其是务农劳动力队伍素质不高、结构不优,地区差异明显。从调查样本情况来看,全体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了20.04%,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3.82%。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比重达到23.99%,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6.57%。从调查数据来看,乡村家庭人力资本水平仍然不高。15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中初中教育程度的占主体;15岁及以上人口中文盲率高于全国水平近2个百分比;18至22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全国水平近9个百分比。全部劳动年龄人口中近1/3的全职务农,他们当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仅占10%左右(其中大专及以上占1.21%),平均年龄超过50岁。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和结构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出了挑战。
《报告》还指出,全国近二成村庄实现“户户通”宽带,九成以上农户家庭拥有至少1部智能手机,村户层面的网络接入条件已经充分具备。但农村居民在手机使用方面存在明显群体差异,网络信息还未能充分共享,信息化手段对农民生产生活的赋能作用有待提升。《报告》作者建议,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过程,需要对信息接入、获取、利用等不同维度的不平等现象予以关注,强化数字红利的包容普惠性,避免乡村老龄群体、留守群体等成为数字时代中的落伍者。《报告》指出,随着数字金融的飞速发展,农户的数字金融使用意识逐渐觉醒,但在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目前中国农村仍有部分地区未能实现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全域覆盖,特别是在偏远地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可达性更差。
《报告》作者认为,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地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有利于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的提升,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应改进全国通信基础设施,提高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覆盖面和可达性;进一步降低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使用资费,使更多人能够获得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基本移动通话和移动互联服务;鼓励手机生产企业根据县域居民和农户的收入水平、知识水平和数字化使用能力,开发多层次的、农户可负担、能使用、易操作的智能手机。同时,传统金融机构应建立低运作成本的数字金融服务代办点,通过移动互联或者宽带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务。另外,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主体仍相对单一,产品服务创新不足,不能有效满足农户信贷需求。调查发现,以农信社系统金融机构为主的传统金融机构仍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传统金融机构的产品风控方式仍然主要依靠抵押担保,虽然信用贷款授信户数明显增加,但授信额度往往都较小,不能满足农村各类经营主体的多样化需求。
《报告》作者建议,大力激发传统金融机构结合常规手段和金融科技手段继续下沉服务,发挥网点优势和信息优势充分开展关系型银行业务,创新信用评估体系和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户生产经营等方面,针对各类主体的差异化需求,创新匹配具有实操性的信用评估方式和产品服务类型,降低农村信贷市场的交易成本,提高各类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同时,进一步建立完善多元化广覆盖的农村金融体系和秩序,对民间金融和合作金融给予一定的发展空间和合理有效的监管。
地址: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 浙江桐庐汇丰大厦27楼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勤建大厦18楼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未来石3号楼13层
总机:86(0571)85069710 邮箱:checrc@163.com 邮编:310000 浙ICP备20017458号-1浙公网安备 330122023309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