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启动仪式上,省委常委叶贞琴要求以“全面振兴、全域推进、全体受益、全社会发动、全要素投入”五个全面为擂台赛总体要求。强调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促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全力推动广东乡村振兴迈进全国第一方阵。
广东乡村振兴融媒中心编辑部特邀三农专家姚碧云,围绕叶贞琴常委“五个全面、四个要素”讲话内容,对新一届擂台赛“如何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进行解读。
叶贞琴常委关于五个全面的讲话,是新发展理念的乡村表达,既是对《大擂台》过往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大擂台》未来趋势的生动刻画。“五个全面”是统一的整体,为新一届《大擂台》的高质量推进提供了方向和路径,极大地丰富了新时代广东乡村振兴的内涵与特色。站位全国视野,立足企业实践经验,并结合个人对广东乡村的长期观察,针对“五个全面”、“务实推进新一届擂台赛”谈几点认识。
《大擂台》已成为广东省乡村振兴成果的重要品牌工程。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参赛单位由2020年的行政村、2021年的乡镇,提升到2022年的县(市、区)。从其未来演变来看,呈现出“县域-区域-省域”逐步扩容的进化趋势。个人认为,“全域推进”的理想形态是“全省域高质量推进”。《大擂台》可顺应这种进化趋势,在新一届及后续《大擂台》推进过程中,依据乡村演化阶段及实际发展需求,务实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通过《大擂台》,强化“县-乡-村”的一体化思维,推动“县域”融合化水平。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和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主战场。《大擂台》应回应这个时代命题,把“美丽县城+美丽圩镇+美丽乡村”的一体化推进水平作为重要比赛单元,以赛事“展示”县域城乡融合水平,以赛事“交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经验,以赛事“牵引”县域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实现县域范围内“全域美、农村富”。
二是通过《大擂台》,强化“带-园-道”的联动化思维,提升“区域”协调化水平。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广东面临的突出短板,习总书记2018年来广东视察时,提到广东需要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叶常委讲话中“全域推进”,从落实中央要求和解决现实问题等角度来看,个人认为:都应包含“区域”这个重要概念。粤东西北与珠三角的巨大差距,需要用区域联动和区域互助的思维和形式破解。当前,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带、(各级)现代农业园区、南粤古驿道、绿道、碧道”等具有牵引性的乡村发展平台在有序推进,但尚未建立起有机联动的新格局。应对上述要求,个人建议:《大擂台》比赛重点可逐步聚焦区域联动和区域融合领域,通过赛事的内容创新,把区域“组团参赛、深度联动、彼此赋能”作为重要比赛内容,为广东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新手段和新途径,为实现“带-园-道”等牵引性平台的有机联动及协同推进提供新机制和新舞台。
三是通过《大擂台》,强化以“示范‘带’动”的主题化思维,推动“省域”品牌化水平。乡村振兴示范带被纳入新一届《大擂台》重点比赛内容,随着赛事的逐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将逐渐成为广东立足乡村振兴第一方阵的标志性工程,未来将成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品牌矩阵的核心组成。从品牌化角度出发,乡村振兴示范带应成为广东往后各界《大擂台》的固定比赛内容,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最终将其变成广东乡村振兴的“靓丽名片”和“核心标识”。
全体受益、共同富裕是《大擂台》“务实推进”的应有之义和核心内涵。个人认为:如何将带富能力、共富能力转化为《大擂台》的鲜明特征,是《大擂台》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具体来看,有如下两大发力方向:
一是要通过《大擂台》补齐乡村发展短板。坚持问题导向和民生导向,进一步满足乡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乡村消费业态多样化发展要求,鼓励各地在发展过程中,引入社会资本,打造以服务农民为中心、以“全域美、农村富”为发展目标的新发展载体,以市场化思维、商业化手段,为广东城乡融合发展、农村商业体系优化及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寻找新做法。《大擂台》应在创新补短板领域赛出更高水平、更多经验。
二是要通过《大擂台》促进乡村产业的高质量振兴。鼓励各地依托“乡村振兴示范带、现代农业园区”等平台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产业,提升发展的含“绿”量、生态的含“金”量,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通道、进一步做实“乡愁经济”,提供更多与广东农村劳动力结构相匹配的农业农村就业岗位,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大擂台》可在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场景上面有更多实招和指导。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总动员、部门和地方齐发力、农民群众共参与。通过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机结合,为推进广东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我们认为,新一届《大擂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动汇聚全社会力量:
一是发动干部群众力量。全面激发干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市县镇村各级、各部门都应行动起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多方联动,干部和村民上台PK。
二是发动社会组织与企业力量。邀请国内外相关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爱心企业等参加,共同助力广东省乡村振兴。
三是发动媒体力量。尤其是发挥好互联网新媒体的力量,通过整合丰富的媒体资源,拓宽媒体传播渠道,讲好《大擂台》故事,实现活动的二次传播与更广泛的受众覆盖。
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决定了广东后续乡村振兴的发展效率和发展动力。如何确保“四个优先”的要素投入产生高质量的发展成果,则需要根据广东乡村发展实际,差异化、策略性投入。个人建议,当前阶段《大擂台》可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通过《大擂台》重点培育一批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创新性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引领作用,通过《大擂台》加快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善经营、会管理、能运维,有才干、有情怀、有理想的广东乡村振兴领军人物,借力“乡村运营官”等乡村领军人才,创新唤醒乡村沉睡的资产资源。
二是通过《大擂台》面向全国发布广东乡村振兴项目机会清单。《大擂台》作为一项重要赛事,可发布机会清单吸引国内优质企业主体参与广东乡村振兴,重点吸引企业参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商业收益反哺公共设施投入,放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汇聚更多的资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三是通过《大擂台》形成一批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的政策供给。《大擂台》作为广东创新方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性活动,其标志性意义不仅在于赛事活动、赛事内容的创新,也在于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标志性制度及政策供给,为高质量振兴乡村、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输出广东经验、发出广东强音。
总的来说,个人认为,叶贞琴常委在《乡村振兴大擂台》上的讲话,立足广东省情民情,具备全国一流视野,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广东特色。尤其是“五个全面”的提法,具有与浙江经验相媲美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创造。作为长期扎根广东的浙江企业,我结合浙江经验,对如何通过《乡村振兴大擂台》因地制宜推动“五个全面”创新落地再提三点个人想法。
一是:在成果领域,应处理好“总结经验”与“固化经验”的关系。纵观浙江美丽乡村发展历程,通过各种赛事、现场会、专项行动推进会形成的典型经验,都被及时地转化为“制度成果”和“省级标准”。浙江经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浙江美丽乡村一直走在“出标准、出制度、出人才”的道路上。《乡村振兴大擂台》已进入第三届,个人认为,出标准、出制度的步伐需要加快推进。
二是:在实践领域,应处理好“齐头并进”与“阶段聚焦”的关系。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从来都是“齐头并进”,也从来都是“阶段聚焦”。从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到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暨未来社区建设,每个主题都在一个时间周期内聚焦实施,少则三五年,多则十余年。通过阶段性聚焦,每个特定主题都经历了“试点—推广—再总结—持续迭代”的发展周期,因此每个发展阶段都成果丰硕。《乡村振兴大擂台》在务实推进过程中,可借鉴浙江经验的这种做法,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某项具有牵引性的工作持续发力、持续聚焦,巩固战果后再迭代发展。
三是:在创新领域,应处理好“先行试点”与“复制推广”的关系。浙江美丽乡村发展进入高阶水平后,越发注重在创新领域先行探索。未来社区、未来乡村、数字乡村、乡村小脑等创新概念,经历试点以后,有序进行复制推广,这些都为浙江在新发展阶段下,继续领跑乡村振兴第一方阵,奠定了坚实基础。《乡村振兴大擂台》作为一项创新性省级工程,在乡村振兴的创新领域也需进一步找准赛道,通过赛事发现新做法、新经验。尤其在乡村数字化建设领域,加快输出一批好做法。展望未来,广东应继续将《大擂台》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工程。在乡村振兴细分领域上、更多重点项目谋划储备上、人才干部培养上,开展更高频次竞争评优,在竞争中“跑出”广东乡村振兴加速度、在竞争中“比出”广东乡村振兴新水平。
来源:广东乡村振兴融媒中心
地址: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 浙江桐庐汇丰大厦27楼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勤建大厦18楼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未来石3号楼13层
总机:86(0571)85069710 邮箱:checrc@163.com 邮编:310000 浙ICP备20017458号-1浙公网安备 330122023309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