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建资讯

我国第一部省域层面的城乡融合发展报告:广东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21)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要更大一些,措施要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3年时间过去,这块短板正在变成广东发展的潜力板。最新出炉的《广东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21)》指出,广东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力气改变不平衡不协调状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取得关键性突破,为全国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广东经验。《广东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21)》也是我国第一部省域层面的城乡融合发展报告,由广东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郭跃文、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等主编,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避免走“城市兴、乡村衰”的老路

2020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25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4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8年的2.58:1,2019年的2.56:1,下降到了2.495:1。“自1997年以来,城乡收入比首次下降到2.5:1以下,这是广东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成效。”据该报告执行主编、省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刘伟介绍,总体来看,广东各地城乡融合发展势头良好,成效卓著,创新举措和政策有效性走在全国前列。报告指出,近年来,广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城乡要素配置一体化、城乡产业分工协同化、城乡空间布局规整化、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化、城乡公共治理法治化等五个方面积极探索,谋篇布局,形成了符合广东省情的整体性政策框架,开创了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广东避免了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兴、乡村衰’,逐渐探索并率先走上了一条城市和农村携手并进、互利共赢的新时代发展康庄大道。”郭跃文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杜志雄认为,近年来广东在破解不平衡不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广东新一轮的城乡融合发展实践证明,做好城乡融合是破解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抓手,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推力,还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释放更多城乡要素市场潜能的强大动力。该报告的一大亮点是设计出了一套测算城乡融合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对“一核一带一区”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进程、特点进行了量化分析和评价。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从经济融合、人口融合、社会融合、空间融合、生态环境融合五大方面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出15个具体指标。分析发现,作为全省经济体量最大、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一核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偏高,一带地区次之,一区地区的城乡融合指数普遍偏低。同时,“一核一带一区”城乡融合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类型特征,涌现出了如工业化牵引下城乡融合发展的黄埔模式、文化赋能城乡融合的茶山“四新发展”模式、“三位一体”高水平城乡融合的蕉岭样板等有代表性的案例。“这也证明了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和城乡融合发展总体思路符合实际情况,为响应‘总书记关切’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证。”刘伟说。与此同时,报告指出广东全省的城乡融合综合指数0.582(满分为1),与71%的城镇化率具有明显落差,进一步说明广东必须在下一阶段现代化建设中继续正视这块短板,并加大力度解决。未来,有五大制约因素亟待突破:一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四化”之间不协调,二是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有待提升,三是土地流转和定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数字化农业发展缺乏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支撑,五是资本下乡支持和引导力度不足。

“乡村振兴的关键并不在于留住多少人

记者注意到,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所确定的时间节点,到2022年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应在体制机制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广东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21)》此时出炉正当其时,可供其他地区学习借鉴。围绕促进城乡“人、地、钱、技”四大要素自由流动,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报告提出不少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长期以来,优质人力资源一直单向地从乡村流到城镇,乡村“后生”和“能人”都被城镇吸走,乡村发展面临人力资源枯竭的风险。虽然近年来城镇人口向乡村流动渐成趋势,但仍存在流动动力不足、产业支撑基础不强、服务保障短板突出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城镇人力资源流向乡村的持久性和预期效果。报告提出,城乡人力资源融合发展,本质是实现人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首先要遵循人口迁移规律,减少不合理阻力,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联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来科学配置城乡人力资源。同时,要发挥新型城镇化的作用,让乡村人口生根城镇,保障城镇人口反哺乡村。报告认为,过去的人口城镇化是“无根”、“漂浮”的城镇化,流动人口很难有归属感,是城市的“异客”。而促进城乡人力资源融合发展,首要任务就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也就是让这部分流动群体在城市落地生根,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要以新型城镇化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并不在于留住多少人口,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保住绿水青山的基础上,以城带乡、城乡融合,找到一条新型的农村现代化道路。此外,要聚焦乡村振兴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流动、评价、激励、保障和服务等关键环节,着力破除束缚乡村振兴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更安心更有信心。针对广东形成的多种土地流转模式创新,报告提出,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挥村集体和政府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户对“稳定农业承包权”的认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兼顾散户的利益等。针对广东工商资本下乡进展迅猛,但整体规模不大的现状,报告提出,广东工商资本下乡前景可观,需要持续发挥国家资本对工商资本下乡的引导作用,基于各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搭建工商企业、政府、农民三方之间的长期沟通机制。

来源:《南方》杂志

友情链接: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 | 国家旅游局 | 浙江旅游局 | 浙江三农网 | 广东扶贫信息网

地址: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     浙江桐庐汇丰大厦27楼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勤建大厦18楼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未来石3号楼13层 

总机:86(0571)85069710  邮箱:checrc@163.com  邮编:310000  浙ICP备200174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22023309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