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省乡村振兴局局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变局开新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十三五”时期,广东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全省“1+1+9”工作部署,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5年来,我们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领导,党管“三农”工作新体制牢固确立。
创新举措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高规格成立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建立党政领导干部挂点联系涉农县、镇、村工作制度,实行乡村振兴擂台赛制,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各项工作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形成全省上下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5年来,我们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凝聚起史无前例的乡村产业发展势头。
创建14个国家级、161个省级、5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扶持 2201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成1322个专业村和200个专业镇,初步建立“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体系。出台广东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创设“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建设广州国家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岭南农业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突破1000家,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20万家,各类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4万个以上。
5年来,我们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推动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严格落实省负总责、部门联动、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近1600亿元,动员21个地级以上市、1.8万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近6.5万名干部参与,统筹推进省内脱贫攻坚和桂川黔滇4省(区)93个贫困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实现“一场战役、两个战场”的“双统筹双胜利”。引导13710家企业到扶贫协作地区投资兴业共建产业园147个,吸纳中西部地区贫困劳动力在粤务工387万,建设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覆盖中西部17个省份,在全国19个省(区、市)认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962个。
5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农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全省99.8%的自然村完成基础环境整治,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普及率99.5%,自然村配备保洁员和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覆盖率 99%,全省行政村通客车率和农村公路列养率均达100%,行政村道路基本实现硬底化,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86.4%,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8.4%,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98.6%,农村“脏乱差”的状况明显转变,面貌焕然一新。
5年来,我们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趋势性提升。
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360.82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60.66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352万亩。创建1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用全国1.9%的土地产出约占全国4.7%的蔬菜、6.5%的水果、5.2%的肉类和13%的水产品。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12221”模式,打造1526个省名牌农产品,“三品一标”产品数量达3259个,创建出口示范基地193家。“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作出“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的重大论断,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三农”工作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的明确信号。同时,党中央决定将扶贫工作机构重组为乡村振兴部门,这是继2018年机构改革后党中央对农业农村机构作出的又一重大调整和充实,是党对“三农”工作领导的进一步加强,是对乡村振兴工作力量的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迎来了从政策设计、重点突破向全面推开、提质增效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广东是“桥头堡”;脱贫攻坚,广东勇做“排头兵”;乡村振兴,广东更义不容辞走在前列。我们将紧紧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总目标,以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培育精勤农民为主攻方向,扎实做好“巩固”“发展”“建设”“振兴”“协作”五篇文章,全面推动乡村五大振兴。
一是做好巩固文章,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我们将参照中央做法,将“十四五”时期作为我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行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定期核查、动态调整机制,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和“农村电商”“乡村工匠”“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工程,健全帮扶项目与低收入群众参与挂钩、被帮扶地区产业园区吸纳劳动力就业管理机制,强化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做好扶贫产业项目后续帮扶,规范加强扶贫资产管理。
二是做好发展文章,即狠抓种子和耕地两个关键,全面推动数字技术、现代科技与农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在产业体系上,以县为基本单元深入开展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全力推进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构建“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产业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点)。在生产体系上,深入实施粤强种芯工程,建立完善华南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省畜禽种质资源库和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华南区域中心,开展优质稻、蔬菜、甘蔗、特色水果、南药、生猪、家禽、优势水产、食用菌和高效农业微生物等良种科研联合攻关,全力打好种业翻身仗;对耕地实行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治耕地撂荒,推进恢复和新增耕地并强化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在经营体系上,重点实施“五个一”工程,引进一批发展后劲足、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建设一个集科技、农机装备、金融等服务要素于一体的社会化综合服务体,完善一套吸纳农户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批引领农民创业致富的带头人,健全一套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三是做好建设文章,即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县镇辐射带动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抓好规划引领,以建设精美农村为主攻方向,统筹谋划村庄发展定位、主导产业选择、建设项目安排等,注重加强传统村落和岭南特色农村风貌保护与修复。抓好基础设施支撑,加强乡村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水电路气网、农田水利、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支持5G、物联网等新基建向乡村覆盖延伸,建设智慧乡村。抓好公共服务配套,制定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服务清单,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示范创建以公共服务为基础,商业服务为支撑,互助服务、志愿服务为协同的15分钟乡村社区服务圈,提高“一站式”服务乡村社区综合体覆盖率。抓好乡村风貌提升,大力推进存量农房微改造和新建农房风貌塑造,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小生态板块,整县整镇整村提升农房风貌,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四是做好振兴文章,即按照全域全覆盖全面推进的总体思路,深入推进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
强化分类指导,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情况、低收入人口占比等多种因素,将全省涉农县(市、区)分类分层分级开展重点帮扶支持。强化驻镇帮扶,统筹整合“万企兴万村”、农村科技特派员等资源,深入开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力量”组团结对帮扶,实现对重点帮扶乡镇全覆盖。重点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水平、镇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镇域公共服务能力、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治理能力“五项提升”,加强组织领导、规划引领、资金保障、人才支持、考核监督“五项保障”。
五是做好协作文章,即把东西部协作作为长期性、战略性政治责任,坚持“中央要求、当地所需、广东所能”的原则,建立健全“双向协作、多方共赢”的东西部协作机制,推动东西部协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支持有条件的协作地区共建“一县一园”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园,积极推动广东传统制造业、加工贸易、电子信息产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序梯度转移。统筹我省帮扶资金、人才、产业、劳务和社会力量等方面的资源,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给予重点支持。优化“组团式”人才支援,因地制宜支持在易地搬迁安置区发展设施农业、特色种养业、手工艺品、健康养生和乡村旅游等多种经营,加强社会治理和社会融入。继续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鼓励社会力量与协作地区镇、村结对帮扶。
(《中国乡村振兴》总第1期)
地址: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 浙江桐庐汇丰大厦27楼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勤建大厦18楼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未来石3号楼13层
总机:86(0571)85069710 邮箱:checrc@163.com 邮编:310000 浙ICP备20017458号-1浙公网安备 330122023309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