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建资讯

浙江美丽城镇 | 建设大运河畔的梦里水乡,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

运河街道位于余杭区东北部,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畔,街道因运河而生、以运河为名,是浙江省唯一以运河命名的街道,是古今大运河交汇区、杭嘉湖平原金三角、接轨大上海桥头堡。

街道总面积32.15平方公里,下辖19个村(社区),常住人口8.3万,其中户籍人口4.2万。



先后获评全国千强乡镇、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乡镇、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水产)强镇、省教育强镇、省东海文化明珠乡镇、省卫生街道、省品牌示范街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省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省第三批“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等荣誉。

近年来,运河街道深入开展治水、治气、治危、治堵、治违等“五治行动”,扎实推进垃圾革命、路口革命、围墙革命、厕所革命、庭院革命、农居革命等“六大革命”,坚决打赢四好农村路、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土地综合整治、低散乱整治、美丽公路、全域旅游等“七场硬仗”,逐步形成联城结乡、全域大美的新格局,高起点推进美丽城镇建设。

运河街道聚焦从“集镇”向“乡村”延伸,从“环境”向“功能”拓展,从“节点”向“全域”探索,逐步形成联城结乡、全域大美的新格局。



环境美:三生融合 擦亮幸福底色

把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民生工程,通过游步道建设、庭院铺装、立面修缮、景观绿化等项目,改善五杭区块、博陆区块、亭趾区块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运河。



运河街道深入开展“全域美丽日”活动,下大力气整治环境,先后成功创建市“无违建”街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市样板、全区首个省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镇街。连续多年被评为五水共治工作先进单位,成功创建街道 “污水零直排镇街”, 实现 “小微水体全覆盖整治”。2020年6月“斩污清流”考核获得全区第一并进入杭州市红榜。



在市政配套上,投入3.3亿元完成四好农村路70条,美丽公路6条,实现全域覆盖。三个集镇新增停车位260个,面积达8400方,满足群众需求。区星级农贸市场全覆盖,放心农贸市场覆盖率 100%。新建、改建公厕17座,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实现集镇范围内“十分钟如厕圈”全覆盖。



创建1个美丽乡村精品区块和8个精品村,3A级、2A级景区村庄分别有2个和8个,3A级旅游公厕2个。新建多个口袋公园,辖区内主要道路、河道宜林地段绿化率达95.3 %。布局“全域式”绿道生态网络,已建有千亩荷塘绿道等7条,合计长度12050米。

同时,开展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加强城镇智慧化建设,推进“城市大脑”向小城镇延伸,积极构建功能集成的智慧网络,显著提升运河街道的智慧化管理水平,助推美丽城镇建设。



生活美:镇村融合 突出为民本色

运河街道在医疗健康服务上狠下功夫,投资1.38亿元开建社区卫生服务新中心,全面提升10个卫生服务站。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单位,使运河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区属医院乃至省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在教育方面,连续投资近5亿元,新建运河中学、运河小学等,改扩建亭趾实验小学、博陆小学等。通过新建、改建后,中学达到省级1类标准、三所小学都达到省级2类标准、一所幼儿园达到省一级标准。

在文体养老上,投资3000万建成投用大运河文化公园和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日均人数达到2000人次。文化礼堂、农村书屋实现全覆盖。



2019年在全省率先以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打造花园式养老中心。目前拥有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家、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家。今年继续打造1家街道老年集中配送餐中心,提升和新建4家老年食堂、12个助餐点,实现助餐体系全覆盖。

为提升住房建设水平,运河街道着力攻坚博陆村危旧房改造和唐公、五杭村农民住房解困浙派民居样板项目,打造“一湾碧水枕千家”的江南水乡美丽画卷。



产业美:产镇融合 增添发展亮色

通过美丽城镇建设,运河街道致力于打破城乡之间的“无形围墙”,推进镇村一体、多规融合

产业布局以运河文化+农业特色为基础,以大运河为发展轴线。大运河以南,五杭集镇打造慢生活品质休闲区,博陆集镇打造运河风俗文化体验区,亭趾集镇主打现代城市生活生产服务配套,服务周边开发区和实体企业。同时依托浙江理工大学时尚落地的契机,充分利用轻纺产业优势,谋划“时尚运河”行动计划,打造创新创业基地。

大运河以北,以双桥村为核心,联动杭信、戚家桥、新宇以及南部三大集镇的运河特色产业空间格局,发展绿色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成为杭州都市圈“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乐”的都市美丽田园目的地。



探索“农业+文旅”新路径,精心策划“千亩荷塘——大运河1986文创园——五杭集镇”、“绿鹰草莓采摘——双桥千亩油菜”等多条精品游线。在第三届稻作文化节中,“共享农田·云认领”项目、“禹上田园·新时代 新长征”等农旅活动受到广泛关注,日均游客超2000人。



“全国一村一品生态鳖”示范村的双桥村,成立村集体旅游运营公司,探索“一年四季皆可游”的农耕研学之旅,开发甲鱼家族主题IP和文创产品。2019年6月至今,双桥村已累计吸引各类学习考察团86批次,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实现营收130余万元。



人文美:古今融合 彰显本土特色

在美丽城镇建设过程中,运河街道充分融入历史文化资源,彰显历史和人文的底蕴。围绕浙江省打造大运河诗路文化工程,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该街道串联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美食文化,实施文化兴盛行动,讲好既有乡愁古韵、又有文明新风的城镇故事。

街道现有省级文保点1处,市级文保单位(点) 5处,区级登记点30处。建有水乡风情展示馆、农耕文化馆、高跷文化体验馆、杭缎展示馆、马灯艺术展示馆等多处村级非遗展示馆。今年还编撰完成《运河街道志》和《运河历史文化丛书》初稿,并将在明年印刷出版。



运河挖掘传播美食文化,致力打造农文旅金名片。秋冬季节,辖区线上线下日均销售红烧羊肉达1万余斤,被授予“浙江饮食文化培育基地”



高标准建设姚虞琴纪念馆、钟化民陈列馆、乡村振兴馆等12个各具特色、功能、体验的展馆带动农业旅游,贯穿“以馆养馆”的理念,构建大运河文化带(运河段)博物馆群

治理美:管服融合 助推品质出色

运河街道不断完善“街道-村社-小区-楼宇”四级组织架构,探索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创新“红色管家”、“商户自治联盟”等十项管理制度,破解集镇停车难、序化管理难等城市顽疾。建立健全“一领一约三会三团”工作体系(“1133”工程),全街道已积累样板案例30余件。

建成党群、综治、便民服务“三中心”以及五杭、亭趾、博陆三集镇综治分中心,形成“1+3+19+N”架构。创新“全域管理员”,实行“721工作法”(即70%服务,20%管理,10%执法),实现一员多用。



街道13个停车场和道路停车位接入杭州城市大脑城管停车信息统一平台,并开通“先离场后付费”功能,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覆盖“舒心就医”系统,多次付费减少到一次就诊一次付费。老年食堂上线刷脸支付系统,创新推出远程呼救、网上点单等居家养老智慧服务模式,极大方便老年人生活。



古运焕新机,小镇大梦想。运河街道将坚持突出重点,“五美”同创,高水平打造“点上精致、线上出彩、全域美丽”的大运河畔梦里水乡。


来源:杭州建设、余杭筑建

友情链接: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 | 国家旅游局 | 浙江旅游局 | 浙江三农网 | 广东扶贫信息网

地址: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     浙江桐庐汇丰大厦27楼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勤建大厦18楼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未来石3号楼13层 

总机:86(0571)85069710  邮箱:checrc@163.com  邮编:310000  浙ICP备200174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22023309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