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元代画家黄公望笔下的山水名画《富春山居图》,为后人记载了江南山川秀美、草木华滋、沙汀村舍的悠久历史。
多少年来,生活在富春山下、富春江畔的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人,与这幅传世美景相伴相生。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加之原本村庄缺乏规划,空间布局散乱,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粗放低效,低小散现象突出,双浦人与这幅美景渐行渐远。2017年以来,一场名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国土生态修复的实践,让昔日受损的“富春山居图”美景重现。
昔日国土空间“碎片”化
西湖区双浦镇距离杭州市区不过15公里,过去10多年间,杭州城美誉度越来越高,双浦却处在“野蛮生长”中。国土空间被碎片化,成为这座城市的难言之痛。
双浦镇旧街道
双浦本是杭州各区中的农业重镇,两三百年来,钱塘江改道带给双浦3万多亩肥沃的耕地,可每说到双浦,杭州人想到的不是稻花香,而是老甲鱼。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追求高收益,双浦农民大规模发展甲鱼、沼虾等水产养殖业,片片良田变成了“阡陌纵横”的水塘。耕地被切割成零星的小块,挤在甲鱼塘、建筑堆场、小搭小建的工棚中间艰难求生。
昔日的温室甲鱼养殖池塘
同时,经过多年无序采矿,西山伤痕累累,原本绿树成荫的漂亮山头,变得支离破碎、寸草不生。双浦本来水系发达,由于农业、养殖、生活等污染,水质长期停留在五类标准。
四号浦整顿前
与耕地碎片化如影随形的,是建设用地的碎片化、无序化。坐拥绿水青山的双浦,村庄面貌却脏乱差。大部分村庄空间布局散乱不合理,建设用地利用粗放低效。沿山沿路、房前屋后、院内院外,违法建筑无处不在,治安、消防安全隐患重重,公共设施建设空间严重不足。
堆积在河里的砖块、杂物
与此同时,农民建房、集镇建设、新产业用地等新增用地需求仍在不断增加,违法用地问题层出不穷。多年来,双浦没有形成有效的核心产业导向,各类落后产业产能零散化发展问题突出,土地产出相对低效。
双浦镇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承担这个重任的就是全域土地整治规划。2017年以来,西湖区以双浦、三墩等区域为重点,坚持“真保护、实恢复、强管理、优利用、快实施”发展战略,把“山水、林田、村庄”作为生命共同体进行生态修复和连片整治,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全面提升环境品质,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方位补齐农村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短板。
双浦镇改变以往单项目为主的土地整治项目,推进“山水林田湖路村”全要素的国土综合整治,统筹实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村镇环境治理、产业集聚升级、生态环境修复、公益设施配套等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土地整治“1+N”综合效益。
土地全域整治后,双浦大地生态得到了全面修复。甲鱼养殖场等污染环境的业态全部清除,废弃矿山得到修整、复绿、挂网保护,劣V类河道全域消除……原来几乎没有外地人问津的双浦,正在逐渐成为人人前往的“大花园”。
双浦原乡
随着生态环境的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双浦各村社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现代农业、10%留用地开发、休闲旅游产业等多种来源收入100-200万元,土地全域整治的持续收益正在逐年显现。
高位统筹 全域规划大手笔
西湖区将土地全域整治工作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三全首善之区”和“美丽西湖”建设的主要抓手,高位统筹,整体布局,全面推动全域土地整治工作。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先后编制完成《双浦镇全域土地整治规划(2017-2020)》《双浦镇(袁浦集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之江地区、三墩地区水利综合规划》《美丽乡村“一村一方案”》,对各个环节逐一进行规范。通过全域土地整治规划重塑、重构、重整农村“三生”空间。
铜鉴湖畔格桑花海
高效实施 全域攻坚大力度
西湖区采取重点区域和布局早规划、项目规划早建库、提前完成项目测量任务,保障项目高效实施,并探索创新,逐渐形成区、镇、村三级协作共建模式。由政府主导项目建设和管理,将土地全域整治与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水利建设等相结合的部门联建模式。
2017-2019年,实施范围7700.846亩,其中新增耕地3385.1765亩,旱改水和耕地等级提升3031.7865亩。
原乡稻田
高谋远划 全域美丽大气魄
蓝天白云下的西湖区双浦镇8000余亩生态水田核心区块里,一幅用彩色水稻种出的,立体感极强的3D《鱼戏莲叶图》跃然而出,为碧绿的田野平添一道生动亮丽的风景。这块稻田变身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一大批摄影爱好者和周边村民前来游玩。
在遵循村庄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全面实施13个村5745户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村庄配套功能,提升村庄环境面貌。
下杨村
双灵村
同时,西湖区坚持科学治水、生态治水、综合治水、全民治水,水岸齐抓,标本兼治,勇夺浙江省治水最高奖项“大禹鼎”。在双浦地区,全面完成治水项目48个,打通断头河10条,实施富春江北支渠生态修复工程,引入钱塘江活水灌溉水田、冲洗河道,区域水系水质提升1—2个等级。
沿山南渠绿道
优化利用 全域幸福大民生
西湖区充分发挥全域土地整治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基础平台作用,坚持与土地流转同步推进,从源头上加强了对违规违法侵占土地问题的管理。
通过土地全域整治,西湖区实现了城乡融合发展、增进了民生福祉。从原来的场地出租收益,到享受现代农业收益、村集体10%留用地收益和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带来的红利,村民收入大大提高,双浦镇实现农民人均收入32600元。
北支江沉砂池生态公园
西湖区双浦镇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先行地,探索出了一条高度城市化地区城乡接合部的国土综合整治模式,重塑了面向未来的生态新空间,创造性实现了都市地区城乡等值化发展目标,打造了多主体互利共赢的“全域整治+”生态圈。
地址: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 浙江桐庐汇丰大厦27楼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勤建大厦18楼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未来石3号楼13层
总机:86(0571)85069710 邮箱:checrc@163.com 邮编:310000 浙ICP备20017458号-1浙公网安备 330122023309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