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广东河源市委书记丁红都率队赴浙江省考察学习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为学习借鉴浙江乡村振兴的先进经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8月15日至17日,广东省河源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红都率队到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学习浙江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实施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本次考察培训活动由浙江卓创乡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卓创乡建发展集团)承办。卓创乡建发展集团董事长姚碧云陪同考察。

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发源地,是美丽乡村的首创地,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美丽乡村,从特色小镇到“万村景区化”,一道道风景,一片片风光,美丽乡村成为浙江的一张“金名片”。

在杭州市,丁红都一行参观了桐庐城市规划展示中心,深入桐庐县富春江镇芦茨村、石舍村和富阳区东梓关村,学习考察美丽乡村规划、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旅游等情况。干净整齐的村容村貌、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如火如荼的乡村旅游……每到一处,既有视觉上的冲击,又有心灵上的震撼,让大家深感推动绿色发展使命在肩、时不我待。

 

杭州市富阳区东梓关村

 

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芦茨村

在桐庐县富春江镇芦茨村,考察团学习“一乡一业”工程和如何利用本地水利优势打造特色民宿风情小镇等经验,芦茨村是桐庐县的美丽乡村重点村,也是杭州市的乡村农家乐产业重点村之一。村在画中,村在景中,芦茨村农家乐的成功,在于目前城里人对乡村休闲生活方式的追求,在于桐庐当地政府对芦茨村的支持,在于芦茨村的独特的环境,也在于芦茨村人的努力。作为首个全国乡村慢生活体验区,芦茨村是浙江省桐庐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芦茨村绿化错落有致、设计精巧,道路整洁干净,文化底蕴深厚,在同样美丽之中又各有特色,各具风味。

 

据了解,桐庐县作为浙江省的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紧紧围绕打造“山水如画,人间仙境”的县域大景区目标,以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全力推进“最美县城、魅力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先后荣获国际休闲乡村示范区、全国文明县城、中国美丽乡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

在湖州期间,丁红都一行深入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和递铺街道鲁家村,考察团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具体实践,同时也充分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要生态环境美丽起来,更是要让产业发展起来、让村民生活富裕起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述的发源地:余村

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是本次考察的重要节点,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述的发源地。近年来,余村始终秉承该理念,致力于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关掉了石矿,停掉了水泥厂,集中精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休闲旅游经济。时至今日,当地山明水秀、空气清新、村舍整洁、环境优美。

天时间,考察团成员们边走、边看、边听、边思、边议,无不为风景如画、景色秀丽的乡村风貌所感染。“路在山中、林在村中、人在景中”的美丽乡村建设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整洁卫生的村容村貌、浓郁厚重的乡土民风,让考察团成员深受启发。对浙江规划引领乡村振兴、依托市场加快乡村开发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深有感触,进一步明晰了乡村振兴的方向路径、坚定了信心决心。

丁红都强调,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充分借鉴浙江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自觉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运用到河源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实践中去,大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富民产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努力推动河源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

河源市领导何广延、何伟良等参加活动。


本次培训点简介


1、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

 

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余村视察后,充分肯定了余村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并指出“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要学会放弃,要知道选择,发展有多种多样,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余村始终秉承该理念,致力于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关掉了石矿,停掉了水泥厂,集中精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休闲旅游经济。时至今日,当地山明水秀、空气清新、村舍整洁、环境优美。2018年10月4日浙江省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公告安吉余村“两山”景区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主要考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发源地,通过铁腕治污,坚持走绿色生态之路。


2、桐庐县富春江慢生活体验区芦茨村:

芦茨村位于桐庐县西南部,有农户 448户 1275 人。近年来,芦茨村突出规划先行,组织合理布局。形成“一心三带多点”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并在文化发展、农业发展、基础设施规划、农房改造、环境保护等多发面进行完善,完成《桐庐县芦茨“风情小镇”规划》编制。加大环境投入,凸显环保意识。采用分散式人工湿地、集中式无动力厌氧等模式。同时,投入 2269 万元,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雨水管网铺设,三线入地工程,道路改建,绿化提升,房屋立面改造等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宣传人文品牌,展现文化内涵。结合优美环境,发展特色旅游。在上海,杭州等地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并且农家乐旅游和景区的经营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是首批“杭州市风情小镇”创建示范点之一。

主要考察:推行“一乡一业”工程,利用本地水利优势打造特色民宿风情小镇等经验。


3、杭州市富阳区东梓关村:

杭州市富阳区东梓关村有80余幢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末清初历史建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东梓关村始终坚持保留乡村原始面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把村子发展成为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东梓关村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对村庄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多看多学多问多取经;请专业团队进驻村庄,让专业人做专业的事,从而设计出符合农村老百姓居住的房子。2016年8月,东梓关村核心长塘周边39幢古建筑整治改造以及46幢杭派民居回迁房相继完工。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和杭州地区首批“杭派民居”示范村。

主要考察:新农村民居建设,新旧村镇协调规划发展,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

友情链接: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 | 国家旅游局 | 浙江旅游局 | 浙江三农网 | 广东扶贫信息网

地址: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     浙江桐庐汇丰大厦27楼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勤建大厦18楼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未来石3号楼13层 

总机:86(0571)85069710  邮箱:checrc@163.com  邮编:310000  浙ICP备200174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22023309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