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建资讯

乡村振兴,听听来自浙江农村的声音



本报记者 杨凌紫 通讯员 鲁益祥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报告首次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振了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
迈向新时代,浙江的乡村干部、农民群众将如何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绘制发展新蓝图?如何让希望的田野焕发更多生机与活力?近日,记者走进浙江乡村,倾听他们的新谋划、新愿景。


土地延包干劲足

   “吃了定心丸,这下我可以放心大胆投入家庭农场建设了。”十九大报告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让海盐县香禾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国萍心里更踏实了。2013年以来,张国萍先后流转150亩土地办起家庭农场,种植车厘子。
“车厘子种植前期投入大,产出慢,只有经营年限足够长,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显现。但当时签订耕地流转合同时最高年限只能签15年,我心里不踏实,担心投资‘打水漂’。现在,土地承包期延长,为延长流转期限提供了条件。”张国萍说。
有了新政策的保障,张国萍干劲十足,她对农场未来发展有了新的规划。“农场会更加重视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化肥使用量,使用生物农药、有机肥。加大分选、包装等设备投入,完善采摘观光游配套设施,把车厘子产业做精做大。我期待着,到达一定阶段能够成立合作社,带领其他农民承包更多土地从事车厘子产业。”张国萍说。
土地承包期延长让农民可以定心地自主经营或流转自己的承包地。在推进土地科学合理利用、促农增收的同时,加快浙江乡村振兴步伐。“政策很及时!就在村里启动多个重大项目工程之际,十九大报告明确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这让村集体、村民、投资方都安下心,一心一意谋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党支部书记朱仁斌说。近几年,鲁家村先后流转了8000多亩土地给农场主经营特色产业。农场主们表示,接下来要加快完善农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朱仁斌向记者介绍,鲁家村将按照打造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加快推进相关项目建设。11月2日,安吉·鲁家花园项目开工,该项目规划用地1200亩,投资5.8亿元,是“田园鲁家”综合体的核心区块,由潜能激活运动区、农耕文明商业区、匠艺文化互动区、自然探索体验区、健康山居度假区等组成,一期工程计划2019年10月竣工,那时,美丽的鲁家村将焕发新的风采。


产业兴旺方向明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必不可少。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之一。在“浙江高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立足产业兴旺,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向农业现代化迈进。
开化县益龙芳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余龙军十分关注现代农业方面的政策。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全面推广管理标准化、生产加工清洁化和智慧体系建设,使茶叶质量上了一个台阶,效益也大大提高。“公司已尝到发展现代农业的甜头,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让我们坚定信心继续走好这条路。”余龙军说,接下来,公司将在现有基础上,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进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新产品等研究开发。对茶农进行生产管理、产品加工和营销等一条龙培训,带领更多茶农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同时,走茶旅结合路子,打造开化龙顶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慈溪市长河镇农合联农事服务中心主任杨年岳对此深有感触:“成立农合联农事服务中心符合十九大报告精神,我们的发展方向更明确了。”杨年岳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利用好农合联农事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整合涉农公益性、社会化服务职能,为农户提供收购交易、冷库储藏、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农技指导、农资供应、农产品电商孵化、普惠金融、资金互助等多种服务,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加快促进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


“美丽乡村”再升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让乡村富起来,也要让乡村美起来,这让建德市大洋镇干部群众对正在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再升级行动充满了信心。“全镇19个行政村都在加快‘一村一品’文化建设,如,高垣村抓孝德文化建设,建南村发展国学文化,新源村弘扬范仲淹先忧后乐的精神文化等。与此同时,进行村庄道路、河道池塘、美丽庭院等配套建设,最终通过以点带面,全面实现环境提升改造。”大洋镇负责此项工作的胡志丰说。
在此基础上,大洋镇还大力培育富民产业。以发展养生养老产业和蔬果产业为核心,建设枇杷乐园、杨梅乐园、猕猴桃基地、枸杞基地、景观竹基地等,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相信不久后,自然生态和文化底蕴并存的大洋镇,会注入更多的‘美丽经济’,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胡志丰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主任俞小平为此深受鼓舞:“余村是习总书记提出‘两山’重要思想的地方,我们要牢牢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快余村‘振兴’。”
几天前,天荒坪镇召开了以余村为核心打造‘两山’示范小镇的项目论证会,还邀请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进一步细化了规划,使余村未来发展蓝图愈加清晰。“围绕‘两山’示范小镇建设,余村计划今年通过4A级景区景观资源评估,争取在明后两年内完成4A级景区创建。按照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两山’绿道、田园观光区。谋划文化产业发展,深入开发挖掘‘两山’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同时,积极培育、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俞小平向记者描绘着余村的美好明天。




友情链接: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 | 国家旅游局 | 浙江旅游局 | 浙江三农网 | 广东扶贫信息网

地址: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     浙江桐庐汇丰大厦27楼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勤建大厦18楼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未来石3号楼13层 

总机:86(0571)85069710  邮箱:checrc@163.com  邮编:310000  浙ICP备200174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22023309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