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建资讯

温岭市立足水系形态打造“三湖一轴四库” π型生态水利风景区


      2016年以来,浙江省温岭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重点补齐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两大短板,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切实提升城市品位,致力打造“三湖一轴四库”π型生态水利风景区。形态上,构成该市水系的金清大港、江厦大港、木城河和箬松大河四大主要河流呈“π”字形状;内容上,该市水利资源“3湖”“1轴”“4库”“15河”等特点主要分布在全市926平方公里区域,与π数值3.1415926相对应。截至目前,该市“3湖”即锦屏湖、九龙湖、龙门湖三大城市生态绿肺面积累计达12平方公里,其中龙门湖生态湿地公园被列入首批省重要湿地名录。“1轴”即金清大港城乡生态绿廊已建成近10公里长的沿线绿化带及亲水漫步道。“4库”即湖漫水库、太湖水库、桐岭水库、花芯水库四大城郊生态绿谷已成功打造涉及12个镇(街道)、方圆180余平方公里的天然氧吧,累计开发150余公里长的山水古道。





01以水为媒,践行“五大理念”,力促城乡融合



 一是立足“3湖”湿地,建设现代化滨水花园城市。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切实做好该市“主城”“新城”“产城”三大区块“城湖共生”文章,开创滨湖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今年继续高效推进位于主城区锦屏湖、城市新区九龙湖和东部新区龙门湖三大生态湿地建设,加快打造生产发达、生态良好、生活幸福的现代化滨水花园城市。截至目前,以锦屏湖生态湿地为核心的“城市中央绿心花园”已建立特色商业集群3个,先后完成绿化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锦屏公园东区景观绿化工程、慢行系统改造一期工程以及五龙山公园入口改造工程。以九龙湖生态湿地为核心的“绕湖经济圈”已完成该湖公园一期工程量95%,坐拥湖畔的银泰城市综合体、商业风情水街以及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会展中心二期、省广播电视大学温岭学院、环湖文化创意园等项目构成的“环湖文化智慧商圈”同步推进。以龙门湖生态湿地为核心的“东部生态港湾小镇”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已建成“雨水花园”11个,邻里中心、商务中心、学校、医院等生活配套设施竣工投运,龙门湖旅游度假项目有序推进。





二是依托“1轴”水带,发展开放式生态流域经济。以该市牧屿三江口至新金清闸的金清大港为主轴,充分发挥其作为全市水利主动脉的作用,通过河岸整治、绿道规划和景观设计,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建设长30.5公里、宽40米的黄金水带,并在沿河因地制宜布局一批金融、商务、文化、旅游、创意、休闲、电商等业态,加快培育产业协调、城乡统筹、文化包容的开放式生态流域经济。截至目前,金清大港两岸已建成“朱熹治水”等主题纪念广场2个、皮划艇训练基地1座、水岸公园及驿站12处、游船码头3个、沿堤桥梁与景观桥梁10座,寺前桥文物保护区等沿岸景观项目加快推进。



1



三是利用“4库”禀赋,打造资源型城郊美丽库区。以该市湖漫、太湖、桐岭、花芯等四大水库为重点,在确保水库运行安全和水源水质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建设美丽库区。同时,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连点成线,以线带面,积极推动美丽库区景观从“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型。截至目前,湖漫水库、太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分别完成主体项目和一期项目。成功打造“乌龙岙(庆恩皇)-湖漫-植物园”“上堡山-太湖-仰天湖”“兰公岙(寨门)-桐岭-大雷山”“肖溪-花芯-红岩背”等4条徒步观光精品线路,平均每季度吸引市内外游客达40余万人次。






温岭市湖漫水库  “乌龙岙(庆恩皇)-湖漫-植物园”等徒步观光精品区域(路线)


温岭市生态水利风景区徒步观光精品区域(路线)  环城山地绿道   温岭地标“石夫人”



02以水为媒,践行“五大理念”,力促城乡融合

一是综合施策,围绕“15河”打造“翡翠项链”。依托该市木城河、箬松大河、江厦大港、东月河、后洋河、双桥河、湖漫河、南官河、联树桥河、二塘横河、五湾河、廿四弓河、车路横河、严家浦河、严石航道等15条骨干河道,综合防洪、排涝、航运等功能,累计打造150公里长的“翡翠项链”。目前“15河”已完成疏浚70余公里,正在疏浚50公里,与8.3公里长的石塘半岛滨海绿道、40公里长的环城山地健身绿道共同构成“海陆空”立体式休憩长廊。

二是科学配置,围绕“926平方公里”打造“全域旅游”。立足该市926平方公里陆域面积,充分运用东海涂、担屿涂、南海涂、百里海塘等水利资源,全面整合大溪方山景区、新河长屿硐天景区、石塘半岛旅游区和坞根红色文化基地等旅游资源,积极挖掘农家乐、渔家乐等旅游元素,强化线路对接和景观设置,全力构建全境域旅游风景区。目前已建成一线标准海塘32条51公里,完成对东海涂和担屿涂的围垦。如东海涂区块合理利用浙东南沿海大港湾、千亩油菜花基地和东海岸风力发电场等特色景区资源,成功举办2届滨海休闲旅游节,日均吸引游客达5万余人次。

三是重拳出击,围绕专项行动打造“清水之城”。倒逼转型,优化环境,纵深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两路两侧”“四边三化”等专项行动。近3年来,全市完成治水项目53个,治理河道1745条,拆除涉河违建2514处共计109.7万平方米,建成城市(城镇)河滨公园42处、沿河绿地74万平方米,雨污分离改造52公里,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率达100%。



03以谋为先,践行“多规合一”,注重协同推进

 一是形成统一规划。按照“整体规划、统一指挥,分头包干、长效管理”的原则,精心组织实施π型生态水利风景区建设。将城市发展、土地利用、交通运输、水利建设、旅游发展等规划进行有效整合,加快实现“多规合一”,形成统一建设规划。目前已出台《温岭市π型生态水利风景区建设实施方案》,部署“三年行动计划”,分别明确了落实“3湖”“1轴”“4库”“15河”“926平方公里”等重点领域建设任务的牵头单位及责任单位。

二是强化项目建设。顺排工序,倒排工期,加快建设以江厦大港为π型“左脚”和木成河、箬松大河为π型“右脚”的“2脚”工程,同步推进南官河连接线工程、南排工程等重点项目。目前“2脚”工程已完成20%的建设任务;南官河连接线工程已与台州水利河网风景区互联共通;南排工程已完成可研批复及启动初步设计,为该市迄今为止最大的水利工程项目。

三是做好投资估算。经科学估算,π型生态水利风景区建设总投资为74.28亿元(不含“3湖”投资),其中工程基础部分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后期开发及维护保养将采用ppp模式,充分发挥民资丰厚的优势,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切实减轻财政压力。目前已完成投资22.42亿元,已立项投资44.95亿元。



投稿专栏

作 者:李律

单位及职务:温岭市委办(改革办)改革调研科科长




友情链接: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 | 国家旅游局 | 浙江旅游局 | 浙江三农网 | 广东扶贫信息网

地址: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     浙江桐庐汇丰大厦27楼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勤建大厦18楼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未来石3号楼13层 

总机:86(0571)85069710  邮箱:checrc@163.com  邮编:310000  浙ICP备200174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2202330928号